男女主角分别是王晋李嘉世的其他类型小说《藏锦:王晋李嘉世番外笔趣阁》,由网络作家“骆伽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公主穿着自己做的衣裳去了,阿遥兴奋极了。晚间收拾了东西,不自觉嘴边唱起了小曲。白芷问:“怎么,你还会唱曲儿吗?”阿遥笑嘻嘻整理着衣裳道:“从前我爹发达的时候,娶了一房姨娘。姨娘是唱戏的,别人不大看重,我却喜欢她唱。一来二去,也就听会了几首。”白芷道:“我和你这么久,从没有听你唱过。”阿遥扶着白芷的肩膀撒娇:“宫中规矩多,我怕给你惹麻烦。今儿瞧着公主高兴,我也高兴,所以唱一唱。这一首,唤作《橘梦》,讲的是橘果满树、一家团圆的美梦。”“呵。”白芷笑了一声,“我呀,只听过橘生淮南淮北的典故。有一层寓意是,人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变成不同的性格。你这只橘子,好像在哪里都不会变,一直挺天真。”阿遥道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。变什么也不能变心。变了心,...
《藏锦:王晋李嘉世番外笔趣阁》精彩片段
公主穿着自己做的衣裳去了,阿遥兴奋极了。晚间收拾了东西,不自觉嘴边唱起了小曲。
白芷问:“怎么,你还会唱曲儿吗?”
阿遥笑嘻嘻整理着衣裳道:“从前我爹发达的时候,娶了一房姨娘。姨娘是唱戏的,别人不大看重,我却喜欢她唱。一来二去,也就听会了几首。”
白芷道:“我和你这么久,从没有听你唱过。”
阿遥扶着白芷的肩膀撒娇:“宫中规矩多,我怕给你惹麻烦。今儿瞧着公主高兴,我也高兴,所以唱一唱。这一首,唤作《橘梦》,讲的是橘果满树、一家团圆的美梦。”
“呵。”白芷笑了一声,“我呀,只听过橘生淮南淮北的典故。有一层寓意是,人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变成不同的性格。你这只橘子,好像在哪里都不会变,一直挺天真。”
阿遥道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。变什么也不能变心。变了心,橘子就坏了,人也坏了。”
白芷不和阿遥打哑谜:“人的心隔着肚皮,只要你自己知道没变就行了,何必总是放在明面上。咱们在深宫里又不是独活,总还要为别人考虑。更何况,那是你亲亲一双儿女。”
阿遥不笑,故意地躲避这个话题:“我不明白你的意思。”
白芷低声劝说:“公主为什么对你这么冷淡,还不是因为你总惹陛下生气。别人都议论她的生母是个没名分的宫人,她心里怎么会好受。我再说一句犯忌讳的话,皇后娘娘虽然也是个母亲,可在母亲之前,她是个出色的政客。公主心窍灵通,耳濡目染下,岂能不生权衡之心?——到现在,她的婚事悬而未决,朝堂上多有荐她去和亲的意见。如今陛下还算是宠着公主护着公主,哪天被逼无奈点了头,你要公主去做个北齐的橘子吗?你放心吗?”
阿遥低声道:“公主自小很有主意,她会照顾好自己的。”
白芷把阿遥推开,正色道:“公主也就还罢了。你再想想卿明,他虽省城一个皇子,但陛下总是不待见他,他没有舅舅扶持,更没有个叔伯鼎力相帮,一个人走着艰难极了,难免被人看轻。名义上,他是皇后养大,可是现在,连老五都封了郡王分府别住,他却还是个光头皇子。我平常瞧着他,总是低头不说话,总怕他妄自轻贱。好好的孩子有了心病可不成。”
阿遥不说话。
白芷又道:“这么多年,你也算是躲够了。在这等节骨眼上,你若不出力,两个孩子可就真真难过了。”
阿遥轻叹一口气:“姐姐,且不论我与皇帝之间的恩怨。只说陛下的宠爱,那不过是指尖微风——绝非永久。我若真去争宠,换来蓁蓁与卿明的刹那富贵,后面等着他们的,是比眼前更黑暗的万丈深渊。就好像你说的,皇后是个政客,不影响到她的利益,她不会妄自干涉。我倒是宁愿两个孩子一生平凡,那样又有什么不好?”
白芷站起身来,烛光下她的身影不似从前温柔,阴影把她塑造得更加立体:“生在皇家,就没有不争的时候。你还看不透么?——蓁蓁到了出嫁的年纪,一旦她的婚事联结了一方势力,那么蓁蓁会成为卿明的最大助力。同样地,一旦卿明分府别住,有了某一方的支持,以他的能力,不是没有争储的机会。蓁蓁和卿明,都在为自己的命运抗争。你总是看不透孩子们的痛苦,所以蓁蓁这样恼你。”
阿遥觉得白芷有些陌生。她问:“卿明争储?”
白芷握着阿遥的手:“陛下迟迟不肯立储,是因孟远川把持西北一方,孟家势大,就难免有曹操之祸。老二生性蛮横,老四是个富贵虫,这两个虽有孟家相助,但绝非储君之选。若说除了嘉世之外,还有一人堪被委以重任,我相信卿明会是第一人选。卿明的天资,你不是不知道。”
阿遥摇头:“于公,他没有政治资源,孤身一人。于私,他谨小慎微,也未曾插手政务。即便我知道他天分不错,但或许他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辅政帮手——他一个人,绝爬不上那条天梯。”
白芷道:“陛下登基前,前太子策是何等光辉!那时候,崔太后虽贵为皇后,但并不受宠,连带陛下这位嫡出皇子也一并被厌弃。太子策去世后,相比较手中有兵权的西林王李符,诗书精绝洛阳纸贵的齐王,陛下什么都没有。可是最后,到底是谁掌握了这个天下?——是我们收敛锋芒暗中生长的陛下!阿遥,眼下卿明才十三岁,你不能捆住他的翅膀。”
阿遥急了:“姐姐,你在说什么呀,你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,你这是支持卿明去爬那条危险的天梯!”
白芷说:“卿明是皇子,又越长越大。一旦他稍有不慎显露光辉,显露出对嘉世的威胁,那就会招来灾祸。如今我能看透的,孟家也能看透,皇后也能看透。你能保证卿明一辈子不站起来吗?我问你,若他想站起来,你想好要怎么办了吗?”
阿遥背过身去:“他不会争嘉世的位置。”
白芷硬将阿遥转过身来,逼迫她认清现实:“皇长子马上就要出巡陇西道,卿明不能独自待在王府里——他也不想待在王府了。今天公主一反常态穿着衣服走了,是因为她来提醒你。”
阿遥低了头。
白芷道:“卿明送北凉玉料的簪子给公主,是求公主给他争取跟随嘉世去西北的机会。公主一反常态穿了衣服去,是因她要提醒我们卿明是非去不可的——嘉世是卿明的护身符。一旦嘉世离开王府,卿明如鱼离开水。王府周遭都是皇后的人,我们若要保护他,就必须为他争取去西北的圣旨。”
阿遥明白白芷的意思,但她有她的原则。
白芷又劝:“卿明蜗在皇后眼皮子底下,一直也长不大。他想去西北,除了要靠嘉世护身之外,也证明他绝不甘心安于一隅。也许你该看到他的野心,并为他谋划些什么才是。”
阿遥与白芷心意相通,白芷所考虑的,她为生母,不是没有想过。
卿明一向谦恭谨慎,他越是谦卑,越让人感到他的心思深沉。这一点,皇后看得很明白,阿遥也看得很明白。
“他一定要去吗?”阿遥抱着最后的希望。
白芷道:“不到万不得已,他怎么会去求公主,又让公主来找我。公主是皇后亲自抚养长大,我又曾是皇后的心腹之人。他只赌着亲情真心来走这条线,好比是踩着一条绳子去过河。难道这样,你还看不透他的心吗?”
卿明在各部学习的时间都有限,因此他比较喜欢先记住一些和自己有关的事情。
例如在王晋这个案子中,“明和五年”就是一个关键点——那是他出生之年,所以他可以很快检索出这一年相关的人或事。至于其他的,他相对比较模糊。
每年弹劾孟远川的奏章数不胜数,明和五年王晋那一本比较特殊,他是用血写的,所以卿明才对他这样熟悉。
现在,他要来赌一赌王晋的心病——武举出身,又是京官,这样的条件,他必不可能没有子嗣。展青书已明确提出他是一人独活,那么他的儿子大可能就是他的心病。王昌的履历中没有与孟远川有交集,他的儿子未必没有。
果然,听到儿子的事,王昌一愣。
李卿明更加笃定。他脑中迅速链接着自己看过的档案,把当年的事情串在一起,又缓缓诈他:“明和五年,你弹劾孟远川四大罪状,分别是屠城无情、用兵无义、拥兵不忠、贪墨不法。条条罪状,字字血书,却因证据不足而被驳回。而就在当年,兵部来报秦远川麾下的一支队伍离奇失踪,那其中应该就有你的儿子吧?”
王昌双眼通红,默不作声。
李卿明又来刺他的心,故意将王晋说得十分伟大:“你悲痛欲绝,无处申诉。王晋见你老来丧子,辞官后又潦倒不堪,故而十分接济,后又荐你做了通县的县丞。你与王大人,有同族之亲,又有同窗之谊。他在你落难之时救你于危困,又在你不得志之时复你仕途。这样的人,该是你的恩人,你与他是什么样的仇怨,竟这样无情。”
王昌听罢,以手拍膝,仰天苦笑几声,笑得太过,竟将自己呛到。他来不及理顺气也要反驳:“也罢,我也五十了,活不多长时间。这个罪认不认,没多大区别。你既问起,我便告诉你,免得王晋那老家伙被你们捧得这么高,倒还成全了他的英名。”
展青书正要着墨来写,李卿明向他摇摇头,压下了他的笔墨:“暂歇。”
王昌道:“昭王、三爷,你们两个小儿太年轻,过去有些事不清楚。三爷你过目不忘,对记载在册的事情条条可陈,但你未必能保证你说的就是事实。”
李卿明瞧着他,脸上毫无波澜,他是一个不带感情的倾听者,不可能与王昌共情。王昌的眼神穿透了李卿明,好似回到了他的青年时代。
“天丰十三年,陛下立皇长子李策为皇太子,并授他监国之权。可六个月后,皇太子策就暴毙而亡。没过几天,老皇上去世,京城很快易主,咱们当今这位陛下继位。”
“皇长子李策与皇次子李符都是贵妃范氏所出,为先皇最喜。李筹虽是中宫嫡子,可性格沉闷,先皇从不看重。到他继位时,他不过是个光头皇子。要说李策死了,那也应该是李符继位,怎么能轮到李筹?”
“大胆!”李嘉世呵斥道,“小小臣子,竟敢妄自揣度宫中事,损伤陛下清誉!”
王昌呵呵笑道:“我是没有家的人了,死一次和死一万次有什么区别。你可以现在就把我砍了去,那你一辈子不能知道王晋和他背后的故事了。”
李卿明打断道:“就算皇室秘闻被你知晓,这些事也与你无关。”
王昌道:“宫中先死皇太子,又薨了老皇上,那时李符还奉命驻守开州。听闻噩耗,心焦之下,孝顺的李符未能先筹谋策划,就匆匆带着我等心腹几人奔向皇城。刚进城门,就被孟家的人拦住,关在天牢吃了几天的牢饭。孟家势大,孟远川在西北功勋卓著,孟家的女儿又是李筹的新皇后。他们里应外合,把持皇城,完全不将李符放在眼里。”
“李符频繁表明身份,但天牢中人不闻不问,且以冒充皇嗣为由,将贵为皇子的李符打了一顿——何其讽刺!正当我们觉得命将丧于此时,外面传来李筹登基的消息。出狱后,李筹还假惺惺将孟家的人治了罪,以弥补李符被捕之冤。几个小子,挨了几棍子发配到边疆去,那也算惩罚?”
“后来,李筹收了李符的兵权,将他踢到了西北,封了一个空壳子西林王。马蔺军就在那时候被打散收编,大部分,都被充到陇右道去,做了孟远川的敢死队。我的儿子也在其中,那时候他不过才十六岁。”
“去了三年,我只收到三封家书,信中也无其他,不过就是报个平安。那时候,我用尽人脉,想将儿子调回来。他娘死得早,我一个老汉孤苦无依,实在经不得任何波折。可惜他们给出的答复很明确,若说其他人,倒也还罢了,马蔺军不行。”
“没过多久,也就是明和五年秋。西北传来消息,我儿所在的那支军队被孟远川下令出征,但在半道上却因遇到黑沙暴而失踪,大可能已经丧于沙丘之中。这支军队的大部分成员都原属马蔺军——这哪里是失踪,就是被他害了!”
“我求兵部复审,兵部却认为此事并无蹊跷,他们的人都没去西北看一看,马上就盖棺定论。我只得写了血书要告御状。我跪在大明宫前参他的血书,陛下连看都没看到。内史台原样打回来,扔在雪地上红彤彤一片。我四处碰壁无门,还被逼迫辞官,若非为我儿申愿的一口气在,恐怕我也随他去了!”
“日子一天天过去,他们连尸骨都没有找回来——或许他们根本没有去找。我被罢了官,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去求同族的王晋帮忙。可王晋只劝我斯人已去,不要固执。大约是见我可怜,他叫我在他家做了教习。在他家日子长了,我发现,王晋与孟远川的关系,比我想象中还要密切。”
“好几次,孟远川那边的参军回京来,都必与王晋密室内交谈。从我探听之下,秦远川养着一支叫做‘九思营’的私兵。这只队伍不被兵部吏部所知,只听他一人管辖派遣。且这支军队,向来不在南楚土地上作战,反而是游离在月离或者北齐。”
“你知道他在做什么?他在以公费养私兵,寻找月离的宝藏啊!”
明和十九年四月深夜,暴雨已将金都涮洗了十余天。
金都大明宫上的陈年白石砖块被泡成黑灰色,在电闪雷鸣下反射着复杂的微光。玄晖殿内烛火几夜不息,皇帝在等西北的消息。
宫门鼓声阵阵,几个红领太监以为是捷报到了,不等来报就急匆匆从监事处奔下台阶亲自去迎。
只可惜呈上来的不是从西北来的好消息,只有刑部送来的一份命案奏章。
刑部侍郎展青书衣袍尽湿,脸上全是雨水也顾不得擦,垂着眼睛毕恭毕敬汇报:“王公公,死者是陛下亲命巡察陇右道的钦差大臣王晋。他今日被发现死在了金都城外的云朋客栈中。臣等不敢擅自行动,特来请陛下的旨意。”
暴雨如天漏,大太监王云生后边一个红领太监烦躁不已,愤恨叫道:“陛下如今不看这个!”
一年派往陇右道的刺史那么多,哪个不是陛下点头的。死一个四品官员也不值得夜敲宫门,尤其是这样的时刻。
另一个太监也叫道:“刑部处理命案,自然有章程可循,又何必非要大半夜来求旨意!待恢复早朝,你再请旨吧!”
展青书追着道:“王公公!请您再细看一看。刑部大致已勘验结束,命案不难破。但王大人死前在胸前刻下一个“西”字与半个“竹”字。臣等唯恐与西林王有关,不敢耽误,这才星夜来求旨意。”
西林王李符的名字,近期频繁出现在陛下周围,但他的人,却切实消失了很久,生死不知。
这两个字的分量不轻。
王云生将奏章藏在袖内,道:“你且回去,若有消息,咱自会通知你。”说毕,仍吩咐关上宫门,疾步往玄晖殿中来。
明和皇帝嫌闷热,赤脚坐在玄晖殿的小阶上翻奏章。两个小宫女左右伺候摇着轮扇,额角边全是汗水,也腾不出手来擦一擦。
王云生向里头探了一探,为的是确定皇帝的状态。小太监急忙替他扒下湿漉漉的衣服,换上半旧的棉袍。王云生换了软鞋,又亲自端上一盆温水来,跪奏道:“陛下,深夜湿气太重,风吹太多容易头疼。让奴才为您擦擦汗吧。”
见皇帝不回答,王云生拧干了毛巾,替明和帝擦拭腿脚,不声不响示意两个宫女退下。
明和皇帝嗓子里吭了一声,问道:“我算着,捷报早应该在两天前就到了,怎么还没来吗?”
王云生道:“不仅是金都,开封夔州、江夏两广,全国都没有不下雨的地方,想来应该是大雨连绵,路上耽搁了。”他殷勤洗着巾子,又劝道,“陛下这么熬着,怕熬坏了身体。不如奴才伺候着洗个热水澡,明个醒来,或许雨也停了,捷报也到了。”
明和皇帝苦哼一声,道:“哪里睡得着!”又问,“适才是谁,什么要紧事值得夜敲宫门?”
王云生不敢欺瞒,将一封奏章呈上,道:“刑部遣人来送的,命案一桩。”
明和皇帝接过奏章:“什么命案闹这么大动静。”待看完奏章,他忽地站起身来,问道:“刑部的人呢?”
王云生仍是跪着:“我叫他们回去等候旨意。金甲卫已去接手了云朋客栈。”
明和皇帝点了点头,陀螺似的转了一两圈,道:“依你说,派谁去查这个事妥帖?”
王云生道:“奴才只管伺候陛下,也不了解外面的人和事。只是奴才觉着,家里的事还是家里人处理比较好。”
“家里人?”明和帝抠着下巴上一个火痂子,道:“你说老大还是老三?”
王云生道:“大皇子师从凤翎大学士张秋梧,孝悌忠贞,样样都得陛下的满意。这张秋梧又本是刑名出身,大皇子颇得其传,在刑部办的几件案子很好,陛下亲自夸奖过。三皇子谨慎而机敏,从小和大皇子形影不离,学的、用的、听的、看的都一样儿。一对儿兄弟,都和陛下一样聪慧过人,奴才也不知说哪个好。”
明和帝微微一笑,心中一杆秤就上了秤砣:“王云生,你这老家伙!好啦,伺候沐浴吧。”
丑时三刻,电闪雷鸣,暴雨丝毫没有停的趋势,但昭王府的马车却已迎着风雨到达云朋客栈。
暗夜里,皇长子昭亲王李嘉世的斗篷下,炯炯眼神给这阴霾天气带来了一丝光明。
金甲卫少尉高瞻上前汇报:“禀王爷,客栈已被重重包围。刑部关押看守的相关人等都关在厨房间。案发房间内一切未曾移动,专等王爷前来勘察。”金甲卫便衣装扮,隐匿在客栈各处,若非仔细寻找,难以一眼就捕捉他们的身影。
昭亲王身后,一个略矮的少年开口问道:“你们可曾进屋去过吗?”一面说,一面将斗篷拿下,高瞻这才认出,这是皇三子李卿明,急忙道:“我疏忽了,竟没认出三爷。三爷恕罪。”
李卿明摆了摆手,道:“我只是注意到客栈太小,刑部已经来过一拨人。现在你们的人数量不少,蛛丝马迹总会在人来人往间被损坏。”
高瞻道:“来的金甲卫,只有我进去看过一眼,为的是确保屋中无隐患。其他人都只是防守在四处,不曾四处走动。金甲卫知道规矩。”
展青书急忙捧上刑部勘验的初步记录。
李嘉世只是顺手接过拿在手上扫了一眼,并没有细看。这位前刑部尚书的亲传大弟子,显然对自己很有信心,并不想依靠刑部的判断。
李嘉世站在客房外,向内仔细观察了一圈,只见屋内设施十分简陋,一眼即可看尽。王晋是在书桌前方遭人一刀封喉,发现时尸体就跪卧在地,且并未有移动的痕迹。现在他的尸体放置在一旁担架上,一身血浸布衣也已被脱下,一方手巾盖着他胸前刻画的两个字。
嘉世启声道:“屋内竟是如此干净。”
皇三子李卿明进去转了一圈,回来汇报:“门栓没有被破坏,门下没有发现任何痕迹。窗户完好无损,且因下雨所以紧锁,凶手是叫开房门才能进来。王晋死前没有搏斗的迹象,且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书桌前受害。那么凶手至少是跟着王晋走到了屋内,极可能是他认识的人。死者衣物虽然被血浸染,可上下衣物都是干的,并未受到风雨影响。鉴于屋子里没有伞,可推断他是乘车来的才对。”
屋子里能一眼可以捕捉到的信息不多,嘉世也已经了然。对卿明的话,他表示认同。
嘉世又在书桌上看去——毛笔才润开,砚台上的墨也还没十分磨好,显然,他准备要写什么东西,但终究他没写成。
至于这个疑点,需要证人来解答。
妇人放眼打量了一番这里的环境:窝棚堆叠,屎尿满街,腥臭不已,蚊虫四起,实在难以下脚。周遭又有许多蓬头垢面之人,盯着她窃窃私语。
妇人露出怀中的镯子,对阿珩道:“你母亲必然认得我。我专是替她来解困的。你带我去找她可好?”
阿珩见那镯子,确是母亲的无疑,方才放下五分戒心。正巧楼氏出门来找阿珩,与那妇人对上了眼睛。
见了那妇人,楼氏面上先露出些尴尬之色。
妇人来至家中,左右看了看居住环境,对楼氏道:“夫人简朴至此,却从来不求家中帮助,果真刚强。这么多年,夫人隐匿此处,着实受了大委屈!若非夫人主动当掉了这镯子,恐怕家下还寻不到夫人的踪迹呢。”说着就拿帕子压一压眼角,表示对楼氏的关怀和同情。
楼氏默默无语。
那妇人又道:“将军得了镯子的消息,亲自追查蛛丝马迹,方才定下夫人行踪。今日我来,不是凑巧,是将军有令,带夫人离开这苦寒之地。”
楼氏低头,声音微弱:“当初是我自行断了与云家的情分...”
黄妈妈紧接着劝:“夫人如此聪慧,早该知道瓜皮街是将军府的铺面。若夫人没有回府的心,何必又多此一举呢?——哎,其实说到底,夫人有心,将军有情,天大的难过,只要二人一见面,没有什么说不开的!”
楼氏低声道:“黄妈妈,我当初...我走得坚决...今日回去,心中着实有愧。”
黄妈妈牵着楼氏的手,软语劝慰:“当年,大小姐初掌家事,三夫人又是那个尖酸性格,才使夫人赌气离家。如今,大小姐已宽于往事,三夫人也抱憾离世。夫人大度,又怎能被往事困扰。数年来,将军一刻也未曾放弃寻找夫人,其情义比从前未曾减少半分。难道夫人竟为当年一时赌气,放弃与将军之间的情分吗?”
说来说去,总是一个“情”字。楼氏别着脸望向别处,似乎在考量什么。
黄妈妈又补充说明:“夫人,来时将军再三嘱咐我,绝不可以逼迫您,或走或留,全凭您的意愿。将军说,他知道您的难处,所以另寻了一处清净的住所,叫你母子三人好度日月,绝不与将军府有半点联系。这样,您可愿意回去吗?”
楼氏脸上坚决的神情终于放松了一些。
黄妈妈趁势又道:“夫人在外十年,孤身一人将两个孩子带大,实在伟大。可自念公子的病,打小儿就难缠。尤记得他幼儿时,是青莲太医亲自为他配制神药,才使他发病时不至痛厥。那药方如此繁杂,药品又十分金贵,夫人再有天大的本事,当前这个情况,怕不能那样宽裕。夫人不为自己想,也该替自念公子想一想。”
原来这一对苦命的孩子,男孩阿珏名唤云自念,女孩阿珩叫云自在。
说白了,楼氏本就是经济窘迫,不得不求助于将军府。既然云三丰考虑得这样周全,又这样体贴,她借这个台阶顺坡也就下了。
楼氏母子三个,也无甚行李,背着一个包袱,就住到了城中马蹄巷去。
这马蹄巷是将军府后街新改的一条民巷,环绕一条盘山路,状似马蹄。马蹄巷中民众不多,且因山在其中,故而院落相隔较远,十分安谧。
楼氏本也满意这地方,只是两个孩子却闹腾起来。
自念虽沉疴在身,可不愿吃嗟来之食,不白受他人施恩。要是楼氏说不出个被接济的原因来,他宁愿一死也不住在这里。
阿珩更荒唐,住进来第一日就不见了踪影。她与师傅有约定,每日都要去练功。如今住在城中,她不晓得城门关闭有定时,山上贪练了几个时辰,下山来时,城门已经关闭。
楼氏心焦,不得已只好求将军派人找寻,二人见面,顾不得说那多年相思之苦,只得先找孩子。
云三丰闻言,四处撒人去找。闹腾了一晚上,到底还是守城门的老友送了来:“晚间城门紧闭,这丫头不知怎么想的,居然要爬上城墙。戍守兵将活捉了她,若不是我打探消息去得快,只怕要被动刑。”
闹了一夜,母子三人各怀心事,都不曾睡着。尤其自念,苦苦熬着母亲说出真心实话,逼着自己又吐口鲜血出来。
楼氏不得已,只得道出实情来。
她说,自己曾是福安将军的侧室夫人。原是说孩子落地后就扶正,只是三夫人嫉妒挑唆,大小姐掌家势大,所以生活总是不如意。楼氏性子刚烈,灰心丧气,就趁乱带着两个孩子跑了出去。如今,自念身患重病,而楼氏无力养护,只得回将军府来,以求庇护。
楼氏道:“你们切不可怪将军府中任何人。我趁乱跑出来时,将军远赴前线,并不知情。大小姐也并非心狠,只是初掌家事,乱中未能劝阻我。如今,我也不愿回那深宅大院去。我们三个,就在此处好好过日子。”
自念听闻,直问道:“我们难道竟是将军的孩子?”
楼氏擦了眼泪,望着烛火,良久才回复道:“是的,你们是将军府的孩子。”
阿珩有些不满:“说到底,那不是个好地方。她们既然欺负阿娘,我不会叫他们好过去。我定要替阿娘出了当初那份气。”
楼氏盯着阿珩,正色道:“我最怕你闹。我不愿再重提那些旧事,也不愿与将军府有任何瓜葛。你们虽是将军府的孩子,可我已发誓不会回去。我的话说在前头——若你们与将军府有半分私自的联系,就是不认我这个亲娘了!”
阿珩撇嘴道:“哼。阿娘要是当初有这个气魄,哪里还用四处躲藏,早在将军府分半边天也!”
楼氏戳着她的脑门儿,道:“尤其是你。”
阿珩兄妹听了这些话,倒也再没闹事。只是阿珩依旧每日都要出去卖炊饼,她说不受将军府的接济,卖炊饼是与师傅之间的约定,不得亵渎。楼氏无法,只得答应,只是要她承诺无论走多远去,总在城门关闭前回家来。
阿珩快活回应,自此也就和平无事不题。
今年北边雨水多粮食有歉收的风险,夏国公要去南边巡盐,早早做好经济上的准备。他是干这行的老手。无论是茶、盐还是丝绸或是矿产,经他一巡,好比炼化肥肉——总是能捋出油来。
陛下登基后,他在经济上大有功劳,于是从户部尚书一下子被提到国公,还以姓为号,令整个夏氏都尊荣无比。他的孙女夏妙观也进宫为妃,两年就晋位惠妃,成了皇后一人之下的后宫宠妃。
不难猜,这回夏国公回来,贵妃的位置也就离夏妙观不远了。
临出发前,陛下盛宴招待他,对其殷殷嘱托。夏国公也立下誓言,必不虚此行。
两个老头喝得多了,陛下送别夏国公后,坐着软轿回玄晖殿来。暗夜中,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长街里闪动。于是他问:“那什么东西?”
太监回答:“陛下,这里经过琼华殿,那里草木丰茂,后面又挨着湖,或许引出了萤火虫。”
明和皇帝李筹听了,思忖了一会儿,瘫倒在躺椅上说:“走。”
软轿往前行进了几步,又隐隐传来了丝竹之声。皇帝又叫停轿子:“这是什么?——笛子吗?也是琼华殿传出来的?”
太监道:“应当是的。”
琼华殿,平常和死了人似的冷清,今天居然大半夜响起声乐来。皇帝下了轿,在太监托扶下摇摇摆摆走到琼华殿,发现沈遥坐在院子里,摆弄一只玉笛子。可惜沈遥不是高手,吹得断断续续,实难入耳。
皇帝推门而入,沈遥吓了一跳,站起身来,玉笛子藏在身后,好似一个受惊了的小兔子。
烦恼催人老,所以一国至尊的李筹的眼角满是皱纹。可沈遥却一如当年初见,宛若瑶池出浴般纯净。
白芷先反应过来:“陛下——您怎么过来了?”
皇帝盯着沈遥问:“深更半夜不睡觉,为什么吹笛子?”
沈遥不说话。白芷只得代为回答:“年节时皇后娘娘赏了些玩意儿,其中就有只笛子。过不几天,是皇后娘娘的生辰,阿遥想着,用俗物做礼物总是不能尽心,所以学一曲笛音为皇后娘娘祝寿。”
皇帝听了,微微一笑,顺势坐在一旁秋千上打趣他们二人:“你二人都不通音律,怎么能学好?”
他只当阿遥早死了心,不是个活人。但从这一曲笛音来看,阿遥的心活泛得很,也许她只是气他罢了。所以他来挑逗阿遥:“我比你强些,我来教你可好?”
阿遥脸色有些不自然,在白芷催促推搡下,也只得将笛子双手奉上:“请陛下赐教。”她的话说得又快又轻,好似极不乐意从舌尖上吐出来似的。
但皇帝新鲜劲儿上来了,哪里管这个,伸手接了笛子,吹了半曲《凤求凰》。
“从未见陛下摆弄这些,不想陛下是个这样的十全能人。”虽然皇帝吹得也不甚好,但白芷的奉承还是在笛音落下那一刻就接上。
“呵,老啦。”李筹快活地回应。
白芷道:“今日练得多,不知不觉就到了此时,不想还吵闹到陛下,实在是我们的罪过。陛下醉了酒,暮春风凉,也还请早早归去,别冻着了。”
沈遥还是缩在后面,一双眉眼如秋波蹙起,更显妩媚风情。李筹站起身来,问沈遥:“你不送送我么?”
沈遥犹豫了半日,把手伸出去:“陛下,笛子别带走了,我只有这一个。”
沈遥能开口说上一句话,都让李筹心欢喜。沈遥那别别扭扭,委委屈屈的声音,比豆蔻少女都显生涩。这最投李筹的心思。
李筹把笛子放在沈遥手上,却没有缩回去的意思。半晌他轻轻拍了拍沈遥的手,道:“皇后寿宴上,我可等着你表演。”
四月二十五,皇后盛诞。
宫灯高挂,彩绸飘扬。自晨曦初照,到日暮时分,庆典礼仪一桩接着一桩,朝臣命妇见了一波又一波,闹了整整一天。皇后在寝宫换下礼服,不免抽空让人伺候着舒经活络——生日没觉着什么幸福,辛苦倒是真的。
只可惜贵为皇后,外面的礼做完了,还得顾着里头的。皇帝亲自设下一桌宴会,来庆贺皇后的生辰。皇后更换了衣裳,又匆匆赴宴。
一妃二嫔四美,都换了常服来,笑吟吟贺喜皇后华诞。皇帝笑道:“白日里那些,都可算是些虚的。说来我也是许久没有来后宫团聚,今日借着皇后的好日子,大家不拘礼数,乐呵一番。”
嫔妃们祝了酒,也各自准备礼物,表达对皇后的敬意和祝福。别的也就罢了,惠妃献上一对儿小叶紫檀柳金双凤手串,真正是精致无双,惹得美人们惊叹:“这样的料子不多见,惠妃娘娘真下了苦心。”
惠妃笑道:“不是好的,怎好送给皇后娘娘。说起来,这还是太后娘娘去了泰山时祈福得来的。我命小福薄,只供奉在佛前,从未穿戴。日久生了佛心,拿来献给皇后娘娘再好不过,又虔诚,又相配。”
皇后推辞道:“这样的灵物,我怎么能夺爱。你收着,也是太后的一番心意。”
惠妃道:“这样的灵物,跟着皇后娘娘更有福。还请皇后娘娘勿要推辞。”
拉扯了一阵,皇帝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,他瞅着白芷,问道:“你的礼物呢?”
白芷微微一笑,向皇后行礼道:“我的东西,都是皇后娘娘赏的,若是再回赠给娘娘,那必然不行。我也只有我一腔心意,希望娘娘不要嫌弃。”说罢,从袖子中拿出一方手帕,上面绣的是一只紫色祥云凤凰,配上荔枝色牡丹,倒也算是精品一件。
皇后亲自接过手帕,抚着白芷的手笑道:“东西是次要的,我见了你的真心。”
正是一片和乐之时,远远地,一个清丽身影走来,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,说道:“妾身沈氏,来贺皇后娘娘千秋,祝愿皇后娘娘松鹤齐年,嘉仪福华,福泽永驻。”
众人见是沈氏,只得看皇帝的脸色。都知沈氏与陛下不睦,也不知是否要上前去扶。
还是皇后贤德,笑道:“你身子不好,还出门来贺我的寿辰。快来这里坐着,别在凉地上跪久了。”
沈氏又磕了一个头,握着笛子走上前来,对皇后道:“我练习了多日,但天资有限。如今我只为娘娘献上一曲《艳群芳》,请众位娘娘也不要笑话。”说罢,站在当地,磕磕绊绊,奏了一首曲子。
皇后执了沈氏的手,笑道:“你这一片心意,不比白芷的少,我听出来你的勤奋。你好不容易出门,既来了,就喝两杯水酒,和姐妹们也乐一乐。”
沈氏道:“我原本想着去娘娘殿里,独奏给娘娘听。到了那里,宫人说您在这里宴请娘娘们。不得已,才在大伙儿面前献了丑。我本意不来的,可是皇后娘娘是一国之母,后宫主母,我不能太不懂事。现在,我也吹完曲子,要回去了。”说毕,退后两步又磕了一个头。也不等人同意,一道身影怎么来的,就怎么走了。
“这沈氏!”惠妃的脸上先有些不满意,“后宫就算是她家后院,主母在此,也不能不经同意就擅自来,又擅自走。”
成美人也说:“虽听说了她惧外人不出门,可是这样的日子,她也太败兴了。”
皇帝的脸色晴转多云。
白芷也低头不语,不敢为沈氏辩一句。她彻夜不眠说服沈氏去略争一争皇帝的宠爱,甚至借着皇后生辰为她谋算机会。可惜沈氏对皇帝的感情甚淡,哪怕为了儿子,她都不肯打破她的原则。
白芷也没办法。
是夜,好好一个宴席不欢而散。原本皇帝是要去陪皇后过生,他心情不好,喝了几倍闷酒就回玄晖殿去了。
白芷回到琼华殿,阿遥正面对青灯坐着发呆。白芷叹一口气道:“你的性子,实在是难磨。”
阿遥道:“当年他强逼我为妾,又指你为质,言说我若死,你也得死。他用权利将我们的性命和自由玩弄于股掌之中。你叫我屈就,我做不到。姐姐,你别怪我。”
白芷也坐下来,她内心的痛苦不比阿遥少:“天下之大,莫非王土。我和你,自打进皇宫起,就再也无自由可谈。你不为卿明去争,我也犯不上怪你。只是我必要向你说明我的心意——无论如何,我都要替卿明达成他的目的。”
阿遥握着白芷的手:“在这宫中,孩子从来不是我的软肋——姐姐,你才是。卿明绝没有到需要我们替他谋划的时候,我不希望姐姐你去做危险的事情。”
白芷笑了笑,脸上却如雾霭一般迷离。站起身来,她在地下踱步,思索半日,她安排下一步的计划:“今日就算了。明日是你和陛下初遇的日子——我不要你做什么,但只陛下来了,求你顺着他的毛,别惹他生气。但凡卿明张了嘴,你必得助力一把才是。”
阿遥道:“那我听你的便是。只是你又怎能确保皇帝能来,卿明也能来呢?”
白芷卸下簪环,轻轻梳着一头乌发,道:“陛下今日独宿玄晖殿,我会过去侍奉。”
“可是皇后...”阿瑶抓着白芷的手臂有些担心,“到时查了出来,不免损了你和皇后的情分。”
白芷摆摆手:“我了解皇后。皇后也了解陛下。只要你出现过,没人会再怀疑凤鸾春恩的目的。拿我气你,也不是开天辟地头一遭,我该好好用这个机会。到了天明,山来水挡,水来土掩,再说不迟。”
最新评论